快速學會正確洗臉方式:專業美容編輯的秘訣大公開

  

引言

很多人以為保養就是多塗幾層保養品,但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基礎——正確洗臉!有些人隨便應付保養,覺得塗了就有效,但其實細節才是關鍵。就像洗臉,看似簡單,卻很容易出錯。如果隨便洗,效果反而大打折扣。

編輯我自己也曾經犯過這個錯誤。有時候上班難免很累,我曾經有一陣子在洗澡時,直接用蓮蓬頭沖身體的熱水來洗臉,這樣順手沖水比較快。結果那陣子肌膚變得容易乾燥,有時候與會感覺有點緊繃,後來才發現,原來用太熱的水洗臉會破壞臉部的水油平衡,所以肌膚更容易乾燥。

從這個經驗中,我學到,正確的保養順序和方法是讓肌膚健康的關鍵。只要用對方式,保養效果會事半功倍,避免像我這樣因為忽略細節而讓膚況變差。現在,我會更用心照顧每個細節,從洗臉開始,讓肌膚真正感受到呵護!

正確的洗臉步驟

第一步:選擇適合的洗臉產品 

無論你是油性、乾性、敏感肌膚或混合性肌膚,選擇適合的洗臉產品是保持肌膚健康的關鍵。
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洗臉產品是打造健康皮膚的第一步。

那麼,要如何分辨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膚質呢?

以下是根據美國皮膚科學會(AAD)的建議,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膚質類型的幾個步驟:

  1. 觀察皮膚的自然狀態
    在早上起床或洗臉後,不要塗抹任何保養品,等待約1小時,觀察皮膚的狀況:
    油性肌膚:全臉或T區容易出油,肌膚感覺油膩。
    乾性肌膚:皮膚感覺緊繃,或有明顯脫屑現象。
    混合性肌膚:T區(額頭、鼻子和下巴)油膩,其他部位乾燥。
    敏感性肌膚:可能出現紅腫、癢、刺痛或其他不適感。
  2. 測試清潔後的反應
    使用溫和的洗面乳清潔肌膚,觀察清洗後的感覺:
    ・如果感到緊繃或乾燥,可能偏乾性。
    ・如果洗完後肌膚仍有油膩感,可能偏油性。
    ・如果某些部位乾燥,某些部位油膩,可能為混合性。
  3. 根據產品反應判斷
    使用新的洗臉產品後,注意皮膚的反應:
    ・如果感到刺痛或出現紅斑,可能是敏感肌膚。
    ・如果肌膚沒有不適但仍出油,可能偏油性。
  4. 尋求專業建議
    如果無法明確判斷,建議找皮膚科醫師進行專業檢查。

以下是針對油性、乾性、敏感肌膚及混合性肌膚的洗臉產品建議。

1. 油性肌膚
・選擇含有控油成分的洗臉產品,例如水楊酸(Salicylic Acid)、甘醇酸(Glycolic Acid)或苯甲酸(Benzoyl Peroxide)。這些成分可以有效清潔毛孔、減少多餘油脂。
・偏好凝膠狀的潔面產品,因其質地更輕盈,不會加重油膩感。

2. 乾性肌膚
・選擇保濕性強的乳霜狀或無泡型潔面產品,避免含有酒精或過多清潔劑的產品。
・含有透明質酸(Hyaluronic Acid)、甘油(Glycerin)或神經醯胺(Ceramides)的成分能幫助修復保濕屏障。

3. 敏感肌膚
・使用標示為無香料(Fragrance-Free)、低刺激性的產品。
・含有舒緩成分,如蘆薈(Aloe Vera)或甘草萃取(Licorice Extract),以減少刺激和紅腫。

4. 混合性肌膚
・混合性肌膚可選擇平衡油脂與保濕的洗臉產品,例如含有柔和清潔成分的泡沫型產品。
・若T字部位偏油、兩頰偏乾,可採用分區清潔的方式。

美國皮膚科學會(AAD)的專業建議

無論是哪種膚質,都應避免過度清潔,因為這可能破壞皮膚屏障並引發乾燥或敏感問題。每天清潔 1-2 次即可,特別是針對容易出油的部位(如T字區域)應重點清潔。敏感肌膚則應選用無皂基或刺激性酸類的產品,並建議在使用新產品前先測試過敏反應。

更多專業資訊可參考美國皮膚科學會官網

雖然我身為美容編輯,但其實我曾經以為自己是「油性肌」,所以一直使用控油型的洗面乳。特別是T字區容易出油,當時就覺得這樣的產品應該很適合我,完全沒想過會有問題。但越了一段時間之後,我開始發現兩頰部分變得有點乾燥脫皮的感覺,當時就覺得好像怪怪的。

後來,我才發現其實我並不是油性肌,而是混合性肌膚。T字區雖然油脂較多,但兩頰卻容易乾燥。於是,我換成了更溫和的泡沫型洗面乳,這樣洗起來不會讓肌膚覺得乾澀。結果肌膚狀況慢慢變好了,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感到乾燥或是油脂失衡。

這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,了解自己肌膚的真實需求,選對產品才是最重要的。當你了解了肌膚的特性,才能更有效地挑選適合的護膚產品。

第二步:掌握正確洗臉技巧

  1. 洗臉前先洗手:用肥皂或是洗手乳徹底洗淨雙手,避免手上的細菌污染臉部。
  2. 使用常溫或微溫水:用過熱的水可能破壞皮膚屏障,長期下來肌膚會容易敏感。
  3. 泡沫上臉:可以用起泡網,將洗面乳搓出豐富泡沫後再上臉,用泡泡洗臉。
  4. 輕柔按摩:用指腹輕輕畫圈清潔,從T字區開始,再延伸到臉頰,避免用力拉扯肌膚。
  5. 徹底沖洗:將泡沫完全洗淨,殘留的泡沫可能引起敏感或堵塞毛孔。
  6. 用乾淨毛巾擦乾:用柔軟毛巾輕輕按壓吸水,避免用力摩擦皮膚。

建議整個洗臉過程應控制在1分鐘內,過長的清潔時間也可能使肌膚乾燥。

洗臉的頻率與最佳時機

基本上每天洗臉的次數可依個人膚質和生活方式調整,基本上就是早晚各一。

  • 早上洗臉:幫助清除夜間的皮脂分泌,為保養做好準備。
  • 晚上洗臉:徹底清潔一天的髒汙和化妝品殘留,讓肌膚在夜間自由呼吸。

年齡變化與皮膚保養:
年輕時,肌膚的代謝週期較快,約為28天左右,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個週期會變得較長。一般來說,40歲以上的人群,肌膚的更新週期可能會延長至40天或更長,這意味著皮膚細胞的更新速度變慢,老化角質層也會積累。

洗臉頻率:
隨著年齡增長,肌膚的更新速度減慢,這可能導致角質層堆積,皮膚看起來較為暗沉、粗糙,因此適當的洗臉可以幫助去除堆積的老廢角質,促進肌膚的清潔與新陳代謝。不過,這並不代表需要頻繁洗臉,因為過度清潔可能會破壞肌膚的保護屏障,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,,皮膚的保水能力會減弱,過度洗臉可能會導致肌膚乾燥。

會建議洗臉的頻率應該適當調整:

  • 年輕時,可能需要早晚各一次的潔面來保持肌膚清潔。
  • 年齡增長後,潔面的次數可以根據肌膚的乾燥程度進行調整。對於乾性或成熟肌膚的人群,可以考慮減少洗臉次數,或是選擇較為溫和、不會過度去油的潔面產品,避免過度清潔導致肌膚乾燥。

總結來說,肌膚的代謝週期隨著年齡增長會變得較慢,因此可以透過適度潔面來幫助去除角質,促進皮膚更新,但同時要注意避免過度潔面,選擇適合的洗臉方式。

清潔後的正確保養

正確洗臉後,後續保養的吸收力會提升:

  • 保濕化妝水:洗臉後立刻使用,為肌膚補充水分並穩定膚況。
  • 精華液:幫助肌膚深層修護,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。
  • 乳液或面霜:鎖住水分,形成肌膚的保護屏障。

想了解更多?來看看這篇「保養新手要看,30+更要看!正確保養步驟大解析」吧!

美容編輯的愛用品推薦

有時候加班早出晚歸,忙碌的時候編輯都會使用多效合一的產品,洗卸之後只要用一款就可以達成各種效果,其中我最推薦「煥白緊緻水凝霜」,既能快速補水又不黏膩,跟編輯一樣忙碌的女性朋友真的要試試。

另外洗卸的部分,編輯推薦這個超療癒的濃密碳酸泡洗顏「多效碳酸潔顏卸妝慕絲」,這款產品的特色是卸妝與洗臉二合一,碳酸泡沫像鮮奶油一樣綿密又有彈力,能徹底去除毛孔內的污垢及殘妝,清潔後肌膚超保濕而且沒有緊繃感,洗卸的能力對於一般上班妝容是綽綽有餘。

~現在還有超優惠套組~

結論

正確洗臉不僅能讓肌膚保持健康,更是後續保養效果的基礎。從今天起,趕緊和編輯一起實踐這些專業建議吧!有如果你有自己的洗臉祕訣或經驗?也歡迎跟編輯分享喔!

分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